2013年4月10日 星期三

六塊厝車站

六塊厝車站 (2012/09/10) 堪稱台鐵造型最怪異的車站之一
位置:屏東縣屏東市
構造:平面車站
站體:1971年鋼筋混凝土建築(牆壁已拆除)

月台:2(岸式x2)
註解:小型聚落交通運輸站

每日平均上下客人數
2011年~101,第183名
2012年~111,第182名
2013年~137,第178名
2014年~162,第178名
2015年~181,第180名
2016年~189,第184名
2017年~207 (+9.87%),第182名 (↑2)

六塊厝車站站牌
鐵路跨越高屏溪,來到台灣最南端的屏東縣,首先進入的行政區便是屏東市。在高屏溪岸與屏東車站之間,大約就是一半的距離,還有一個小站「六塊厝」。這是一個典型的台語地名,顯示當地早期是一個只有六間房子的聚落。現在當然是不只了,不過也好不到哪裡去,住戶不多,街道十分冷清。

傳統上台鐵三個字的車站並不多,但數字開頭的比例很高,共有五個站,包括3(三貂嶺)、4(四腳亭)、6(六塊厝)、9(九讚頭和九曲堂)。若再加上兩個字的站,則數字開頭的數量更大,從二到九,還有十、百、千、萬都齊全,惟獨缺了「一」開頭的車站。

六塊厝本來就是一個很小的車站,降為無人化招呼站之後,將站場改為雙軌捷運化的形式,兩邊各有一個岸式月台,南下方向為第一月台,北上方向為第二月台,中間以天橋相連。另外一個改變是將原有的鋼筋混凝土站房牆壁全都打掉,變成只剩屋頂和柱子,然後再加以彩繪成藍色風格的奇特骨架建築。這真的是全台灣絕無僅有的車站建築,實在很難理解為何要這樣做,唯一的解釋是無人化之後,台鐵也不想花人力維護,為了怕被破壞或成為治安死角(例如遊民進駐?),索性自己先把它拆得剩下空殼子,遮不了風、擋不了大雨,就不會有閒雜人等想在這逗留了。

往屏東EMU500型電聯車緩緩駛離六塊厝車站
北上EMU500型電聯車停靠六塊厝車站第二月台
R101柴電機車牽引復興號車廂區間車停靠六塊厝車站第一月台。這輛機車是因為北迴鐵路通車30週年紀念,從橘色改回復古的藍色,很巧被我遇到了。
復興號區間車在六塊厝車站
六塊厝車站站場全景
六塊厝車站的鋼架天橋
另一個角度的六塊厝車站全景,左為第二月台,右為第一月台,站房在右邊。
六塊厝車站第二月台,要走天橋才能到,有一個短短的遮棚。
六塊厝車站第二月台外側景象
六塊厝車站北端,有巡道人員往高屏溪方向行進,炎炎夏日,這是相當辛苦的工作。
六塊厝車站南端,屏東市區的方向。
六塊厝車站天橋上,可眺望屏東市區,一列E1000型自強號正駛往終點站屏東。
六塊厝車站天橋上,可看見屏東市區和遠處的山巒。剛剛那列自強號已駛遠。
六塊厝車站天橋上真的可以看見85大樓!不過在照片上很小,請放大來看。
六塊厝車站空殼站房,直覺上就像一座加油站。
六塊厝車站:往高雄旅客請過天橋在第二月台上車;往屏東、枋寮旅客請至第一月台上車。
六塊厝原本有一個鹹魚翻身的機會,那就是台鐵高鐵共站計畫。台鐵本來打算在六塊厝附近建立大型車場,然後將高雄的西線終點地位移至此,改名「屏東新站」;同時配合高鐵延伸至屏東的計畫,在同一地點設立高鐵屏東站。然而,前者的計畫後來改變,西線終點拉到潮州;而後者更是被無限期擱置,連左營到高雄市區都不想蓋了,更何況是屏東。所以,此站的未來大概也就是這樣了,因為地區人口外流嚴重,附近的眷村十室九空,每天只剩下約100人進出站。六塊厝車站附近地勢平坦,只要爬到天橋上視野就已經很不錯,可眺望東邊的屏東市區、中央山脈南段的山巒,往西邊甚至可看到20公里外的高雄85大樓。

六塊厝車站正面左側,街道十分蕭條。
六塊厝車站正面右側,分佈著一些低矮的房舍,人車都很少。
六塊厝車站後站側,有農田與小工廠及零星民宅。
北上九曲堂車站 南下屏東車站

2013年4月7日 星期日

後庄車站

後庄車站 (2012/09/10) 的建築非常有趣,像城堡般,左右還不對稱。車站正面沒有垂直的道路或廣場,這張照片是在廢耕的荒蕪田地裡拍攝。
位置:高雄縣大寮鄉(高雄市大寮區)
構造:平面車站
站體:1989年鋼筋混凝土建築

月台:1(島式x1)
註解:小型城郊交通運輸站

每日平均上下客人數
2011年~1,203,第107名
2012年~1,215,第117名
2013年~1,209,第119名
2014年~1,253,第118名
2015年~1,285,第116名
2016年~1,306,第119名
2017年~1,352 (+3.54%),第114名 (↑5)

後庄車站站牌
屏東線鐵路從高雄站到屏東站這一段,大致上是東西向的路線,中間陸續經過的行政區包括鳳山、大寮、大樹。有趣的是,台鐵在大寮、大樹的轄區內都有設站,但站名卻都不是行政區名。在大寮這一段,屏東線鐵路是經過北邊的區域,這附近由南至北有前庄、中庄、後庄等地名,鐵路最靠近後庄,所以設立後庄車站。

後庄車站的站房相當搶眼,磚紅色的方正造型向兩邊延伸,站內空間也不小,顯示出在建造之時,對此站的客源和業務量應該是頗有信心,不過終究還是敵不過交通便利帶來的大眾運輸衰退。月台結構也反應了這個事實,原本完整的兩個島式月台,直接撤去第一月台兩邊的路軌,只剩下第二月台在運作,南下北上各佔一邊。這使得後庄車站只有單純停靠功能,無法進行待避。

後庄車站目前是僅有區間車停靠的小站。事實上,大寮鄉在以前的高雄縣是人口第二多的鄉鎮,僅次於鳳山,全盛時期有11萬5千多人,現在則稍稍衰退為將近11萬。然而,大寮的人口分布比較特殊,它在鄰近鳳山的西部、鄰近鐵路的北部、鄰近小港和林園的南部,各自出現了一定人口規模的聚落,沒有形成都市般的核心市街,所以後庄車站這邊也只能提供附近居民搭乘利用,其餘地區的居民就只能採取其他交通手段。當然,靠近鳳山的區域現在有捷運通行,捷運橘線的東端終點便是「大寮站」,也對台鐵客源有點影響。

往屏東EMU500型電聯車停靠後庄車站
另一列往屏東EMU500型電聯車停靠後庄車站,標示上這是第二月台,但事實上第一月台已廢棄。
北上往新左營,復興號車廂區間車停靠後庄車站。
後庄車站月台,左為廢棄的第一月台,右為使用中的第二月台。有地下道聯絡。
後庄車站兩個月台原本型式是一樣的,但第一月台廢棄後,保養狀況就完全不同。這張照片可看出現狀的差異。
後庄車站站場遠景,北往南拍攝。
後庄車站北端已在高架橋下,這種景象在拔林、南科等站也可以見到。上方是成功路陸橋,聯絡後庄與仁美地區(屬鳥松鄉)。
在後庄車站廢棄的第一月台上,兩側已無路軌。
後庄車站南端
後庄車站北端,這種拉長鏡頭的相片很有意思,可約略看出鐵軌的曲度、坡度。
後庄車站旁的某種舊建築。倉庫?
透過第一月台去看後庄車站站房內側
後庄車站站房內側
後庄車站剪票口。此站已降為簡易站,輪值站務人員都在票務房內,平常不會有人剪票收票。
後庄車站候車空間
後庄車站售票處。原本建築規劃很有野心,設置三個售票窗口,可惜票房不佳,只有一個窗口在運作。
後庄車站正面特寫,其實它還蠻新的,而且很整潔。
後庄車站站前的景象非常奇特,正面沒有道路,所以只有橫向的聯絡;附近明明不是鄉間,蓋了不少房子,但車站正前方居然一大塊農田,雖然看起來已廢耕,不過還是很少見的現象。照理來說此站應該有發展潛力,因為附近住宅很多,通勤上學的基本客源絕對存在。高雄地區鐵路地下化完成後(後庄是東側終點),後庄的列車班次必會增加,捷運化的模式也許可以帶來新的人潮活力。

後庄車站正面右側的景象,一片廢耕農地,周圍卻蓋滿了公寓大樓。莫非是地主在養地?
後庄車站正面左側,窄窄的路旁很多公寓,但是有一塊圍籬空地,似乎也沒有在施工。莫非又是地主在養地?
北上鳳山車站 南下九曲堂車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