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2月6日 星期六

東拓標準站房

東拓標準站房的起源是在1978~1982年台東線變更軌距(762mm→1067mm)施工之時,針對一部分車站所興建的新站房設施。當時整個台東線,除了花蓮(東拓完成後遷移至新站)、光復、瑞穗、玉里、池上、海端、瑞源、台東等站,其餘幾乎全是日式木造站房或簡易構造站房。在那個經濟起飛的年代,木造舊站房就代表破爛,重建鋼筋水泥新站房才是王道,沒有人想到要保留一些以前的歷史遺跡。於是,除了因改線或業績考量而裁撤掉的車站之外,所有木造站房都拆除改建為鋼筋水泥建築。從站房施工的規模與型式,大致上可以分為三類:

1. 鳳林、關山:這兩個行政區都是「鎮」,也都是地方性的大站,於是用同一張設計圖改建為比較大規模的車站,其特色是H造型,而且在東拓完成前就先啟用。其中關山站因為順便往南遷移,不在原有位置上,所以原站房並未拆除,成為台東線少數幸運留存的舊木造站房(另一處是檳榔)。

2. 平和、溪口、瑞北、舞鶴、月美、山里、馬蘭:這些站在東拓時被視為小站,拆掉木造站房後改建為較小的站房,其中較北邊的平和、溪口建築樣式相同,較南邊的瑞北、舞鶴、月美、山里、馬蘭則共用另一張設計圖。這些站的命運不一,有的直接裁撤,從未正式營業過(舞鶴);有的從新站房一啟用就無人化成為招呼站(瑞北、月美);有的則在東拓後不久降為招呼站(平和、溪口);有的因為調度或貨運理由,一直維持有人但並不售票(山里、馬蘭)。而隨著台東線路線變動,馬蘭、瑞北、月美、溪口等站陸續裁撤,現在只剩下平和、山里還存在。

3. 吉安、南華、志學、壽豐、豐田、南平、萬榮、大富、富源、三民、大禹、安通、東里、東竹、富里、瑞和、鹿野:這些站多達17個,在東拓時被視為一般車站,有站員駐守負責調度、售票任務。這些站被完全套用同一張設計圖,只有左右相對的差別,其特色是「凸」字形、大理石外牆和黃色磁磚。由於數量多、外觀一致,一般稱之為「東拓標準站房」的,只有這一類的車站,在下面會有詳細的介紹。

東拓標準站房的興建年代分佈於1981~1982年,因為當時的施工步調是由北往南,所以靠近花蓮的較早完成,靠近台東的較晚完成。這些站在東拓之初都是有人站,但隨著花東縱谷人口大量外流、公路交通發達、聚落小站列車班次稀少導致利用者驟減、再加上台鐵精簡人事,很快就分成了勝利組和失敗組。大富、安通率先降為招呼站,不久後瑞和跟進;接著干城(原南華)、大禹更慘,直接被裁撤;最後因為玉里~東里區間改線,安通也被裁撤,東里則遷至新站房。至於其他各站則算是勝利組,停靠列車當然有多有少,業績也各有高低,不過仍都是有派駐站員管理售票的三等站。

東拓標準站房的外觀是一個「凸」字形,主要空間(候車大廳)在中間,不過仍只有一層,所以是略微挑高。這種站房的原始設計是把這個「凸」的中間部份,以大理石外牆縱向切成四等份,如果入口在右邊算過來第二塊,那就是「入口偏右」型;如果入口是在左邊算過來第二塊,那就是「入口偏左」型。以「入口偏右」型為例,上方的窗戶(各兩片玻璃),分佈於左邊的三個區塊,最右邊則無;下方的窗戶(各四片玻璃)則分佈於門口以外的三個區塊,左二右一,如此一來就很容易分辨了。正面門窗、大理石外牆以外的部份都是黃色磁磚。從入口進入大廳後,左邊較寬廣的區域便是候車室,右邊較小的空間則是售票窗口,而剪票口也會與入口在同一線上,所以從入口都能直接看到站場景象。至於「凸」的右翼,對應售票處的位置,那便是站務員辦公室,這一邊的屋頂比另一邊略高,並且屋簷突出到中間最右的區塊,所以該位置才不設窗戶。從正面看,辦公室比門面略微突出,牆上有三扇窗戶,兩大一小,小的在中間。而「凸」的左翼則是有鐵柵欄的收票出口和廁所(最左邊),但這個出口的設計完全形同虛設,不管那一站我都沒看過它有真正使用過;而且近年來無障礙設施興起,這個空間在許多站都變成了無障礙廁所。

用寫的不容易懂,還是用圖片說明比較清楚:

而入口偏左的類型,很簡單,左右顛倒過來就是了:

東拓標準站房剛落成時看似新穎氣派,像我老家的鄉親很開心地說:「哇,大富有新車站了喔」;但新鮮感消失後,很快就變成了挨罵的對象,因為大家發現,每個站都長一樣,旅客要如何分辨?各站的地方特色在哪裡?這種千篇一律的畫面,對於景觀多樣性、推動觀光也是一大障礙。各位可能也感覺得到,台東線上的各車站,都沒有發展出有地標潛力的氣魄,永遠是默默地待在那邊乏人問津,就是因為站房幾乎都一個樣子。無奈木造站房已經拆光光,台鐵也只有硬著頭皮用下去,就這樣過了三十年。說也奇怪,看久大家也都習慣了,到後來只要一提到台東線上的車站,直接想到的畫面一定是東拓標準站房,它們反而變成一種代表性的站房建築。

這幾年展開的花東新車站運動,讓東拓標準站房有了很大的改變。除了無人站和廢站之外,其餘先後進廠維修拉皮,有的幅度大到完全看不出來原有的樣子了。我對於這些動作直覺是很浪費錢、破壞了我對東拓標準站房的既有印象;不過回到最原始的初衷,不管是遊客還是地方鄉親,大家都想看到不一樣、有特色的車站建築;而且,這些站房已經用了超過三十年,也是時候該整修一下了。想到這裡,或許大家就能釋懷。以下我就做個簡單的整理,大家一起看看這些站房的近況(截至2014年10月為止):

吉安
型式:入口偏右
面朝:西
現況:現役站房,尚未進行花東新車站運動改建,一切都跟原來一樣。不過一旦開始動手之後外觀就會完全不同。

干城(原南華)
型式:入口偏右
面朝:西
現況:已裁撤,站房由社區管理使用,雖然無法進入,但保存狀況極佳,幾乎保留了所有東拓標準站房的原始結構,非常值得一遊。此站月台也還在,不過建議在兩側拍照就好,不要跨越軌道前往,以免危險。

志學
型式:入口偏右
面朝:東
現況:現役站房,尚未進行花東新車站運動改建,除黃色磁磚變成咖啡色、屋簷漆成淡黃色之外,一切都跟原來一樣。不過一旦開始動手之後外觀就會完全不同。

壽豐
型式:入口偏右
面朝:西
現況:現役站房,不會改建。因壽豐站正在興建高架化路線及新站房,目前處於施工期間,進站動線有變。由於舊站房會擋住新站的進出,將來被拆除的機會很大,極有可能成為第一座被拆除的東拓標準站房。

豐田
型式:入口偏左
面朝:東
現況:現役站房,已完成花東新車站運動改建,與三民站的規格完全相同,外觀變動不大,特色為灰色外牆、柵欄浮凸標示藍色站名、時鐘、木條裝飾的廁所。

南平
型式:入口偏右
面朝:東
現況:現役站房,已完成花東新車站運動改建,與豐田、三民的規格很相似,一樣有灰色外牆、柵欄浮凸標示站名、時鐘;不過站名為白色,字體亦不同,另外就是廁所外沒有木條裝飾。

萬榮
型式:入口偏右
面朝:東
現況:現役站房,已接近完成花東新車站運動改建,外觀變動極大,幾乎看不出來原貌。改建後為仿木造站房的外型,有模擬瓦片的斜式屋頂,大理石外牆全部消失,變成乳白色系搭配木質材料。

大富
型式:入口偏右
面朝:東
現況:現役站房,大致上維持原貌,無人化之後一度荒蕪,後由社區認養,維持清潔並有一些照片、裝置藝術的展示。站房撤下了大部分的窗戶玻璃及鐵道相關業務設施,變成一個空心的建築。

富源
型式:入口偏右
面朝:西
現況:現役站房,已完成花東新車站運動改建,外觀改變頗大,擁有瓦片覆蓋的斜式屋頂、仿磚造的牆腳,而最大的特色是正面的日式玄關。大理石外牆亦消失,變成乳白色外牆及咖啡色的主色調。

三民
型式:入口偏左
面朝:東
現況:現役站房,已完成花東新車站運動改建,與豐田站的規格完全相同,外觀變動不大,特色為灰色外牆、柵欄浮凸標示藍色站名、時鐘、木條裝飾的廁所。此外,三民站沒有售票窗口。

大禹
型式:入口偏右
面朝:東
現況:已裁撤,站房由社區認養維護,大致上維持原貌,不過左右兩翼屋頂分別被塗上彩色漆,另外大理石外牆上也有圖案和題字。內部則是書法諺語、對聯的展示。一部分窗戶玻璃還在,月台已拆除。

安通
型式:入口偏左
面朝:東
現況:已裁撤,位於玉里~東里改線路段(整修成自行車道),站房也改為鐵馬站,但似乎已經停止開放。正面主站體和辦公室的窗戶都被封上,外牆改為純白色塗裝,屋簷側則漆成彩色。

東里
型式:入口偏右
面朝:東
現況:已遷至新站,位於玉里~東里改線路段(整修成自行車道),站房也改為鐵馬驛站,有正常開放。外型沒變,但漆成一種詭異的綠白色,並敷上大量木條。內部空間為當地社團利用。

東竹
型式:入口偏左
面朝:東
現況:現役站房,已完成花東新車站運動改建,但正面外觀幾乎完全沒有變動,感覺上是刻意保留。右翼的出口和廁所被合併為一個空間(用途不詳),另外在站房左側新建了廁所。

富里:
型式:入口偏右
面朝:東
現況:現役站房,尚未進行花東新車站運動改建,一切都跟原來一樣。不過一旦開始動手想必就會面目全非。

瑞和:
型式:入口偏右
面朝:西
現況:現役站房,大致上維持原貌,無人化之後由社區認養,維持清潔並有一些老照片、織染的展示。站房撤下了所有窗戶玻璃及鐵道相關業務設施,變成一個空心的建築,廁所也封閉不能使用。

鹿野:
型式:入口偏右
面朝:西
現況:現役站房,已大致完成花東新車站運動改建,外觀變動不大。屋頂加上金屬遮棚、窗戶週邊敷上木條,屋簷正面則貼上黑白顆粒的磁磚。鹿野的站名標示位置特別低。

10 則留言:

  1. 感謝板主用心寫這篇文章,可惜東拓前我還沒出生

    不能目睹這些木造站房的風貌,

    想請問板主對於萬榮站以前的木造站房還有印象嗎?

    會跟現在萬榮站新的樣子類似嗎?舊站房空間會很大嗎?

    因為有些老人家說,萬榮站整修後,有點像以前的車站

    也有說過以前舊站房時期是大站,所以還滿氣派的
    不過網路上萬榮站的舊相片也只有過後山鐵道風華那本書
    想問看看板主的印象感謝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沒辦法,8歲以前的印象,當時只覺得每個東拓前的木造站房長得都差不多,綠綠黑黑的塗裝,建築物有大有小。

      我或許算是幸運,有機會目睹它們存在;但或許也不算太幸運,因為當時沒有能力去留下一些影像記錄。

      刪除
  2. 老實說我絕得有一些站當初實在是不用改建,像是南平、瑞北、三民之類,比較少人進出的車站,大站...如果真的不敷使用,改建也沒辦法,但是改成這樣...一定有很多人下錯站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花東新車站運動感覺上是為了同中求異,做了許多不同的設計,但是否值得就見仁見智了。不過前一陣子有熟知內情的網友,提出了許多經費數字與設計考量,同時也提到,東拓時期的站房都已經30多年了,歲月的累積,確實也該整修或改建了。

      刪除
  3. = =我很想吐槽,鹿野拉皮後反而變得比較難看耶.....

    回覆刪除
  4. 目前看起來就是萬榮跟富源比較有特色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還有好幾站還沒動手或在進行中,吉安、志學、富里應該都會有不同的變化。

      刪除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