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1月2日 星期三

豐富車站(新)

(此篇文章是介紹2016年9月10日遷移之後的豐富車站新站,欲了解昔日豐富舊站的詳細狀況,請見「豐富舊站」該篇。)
向北遷移約400公尺的豐富車站 (2016/10/21) 新站,此為東側門面,台鐵將其定義為前站。左邊鏤空部份為上下月台的階梯。
豐富車站東側門面近照,據說格狀鋼架上的圖案是油桐花花瓣。
豐富車站西側門面,專門連結高鐵苗栗站,站前無一般道路,台鐵將其定義為後站。建築基本上是與東側相對應,只有圖案上的差異,但這一側沒有鏤空的階梯,所以看起來寬度比較窄。
位置:苗栗縣後龍鎮
構造:半高架路線底式平面車站
站體:2016年
高架共構無獨立站房
月台:2(岸式x2)
註解:小型兩鐵轉乘站

每日平均上下客人數
2011年~310,第153名
2012年~464,第145名
2013年~464,第147名
2014年~539,第144名
2015年~671,第139名
2016年~852,第135名
2017年~1,238 (+45.32%),第121名 (↑14)

豐富車站站牌,跟之前的里程相比,距離苗栗多了0.4公里,但距離造橋卻少了0.6公里。
豐富車站月台旁邊的鐵網上的站名標示
2016年9月10日,台鐵豐富新站正式啟用,舊站也隨之停用。

豐富新站位於舊站北側約400公尺處(根據站牌里程的變化),該處為半高架土堤路線,站房設施位於站場下方,東西兩側各有出入口,可直接穿越。站場為雙線路軌,各配置一座岸式月台,無側線,類似通勤車站的設計,只供上下行列車停靠或通過,無法待避。月台位置呈現不對稱的樣式,東側第一月台向北延伸,西側第二月台向南延伸,剛好與舊站的佈局類似;不過舊站是有彎道設站的先天考量,新站則基本上是直線,所以不知道是不是刻意相同的設計。車站正上方有一座ㄇ字型的格狀鋼架,遠看好像是被罩住一樣,但它只是建築裝飾,沒有什麼實質作用。車站兩側門面是格狀鋼架延伸下來的兩翼,有紅磚外牆,基本上樣貌是相同的,只有裝飾的油桐花花瓣位置不一樣。另外,月台遮棚下連續的白色支柱,數量多且不斷向前延伸,行走其中會有一種身處千鳥居的感覺。

豐富車站遷移至新站之後,歷經了「月台編號置換」的大改變,恰巧接下來要介紹的台中段高架路線,有許多站也有類似情形。所謂月台編號置換,本站的情形是原先從西側開始的第一、第二月台編號,改成從東側開始;所以之前舊站第一月台對應西正線(北上)、第二月台對應東正線(南下),變成新站第一月台對應東正線(南下)、第二月台對應西正線(北上)。這不是台鐵第一次發生這種情形,以前最著名的例子便是汐止站。如果是已經熟悉月台編號來決定搭車位置的豐富站旅客,這是他們首先必須要改變的習慣。幸好現在車站大廳和月台上的LED都有很清楚的標示,相信不會造成太大困擾。此外,豐富新站也是台鐵極少數(或許是第一次?)從無人化招呼站提升為簡易站,重新派駐站員管理並販售車票,相信這對在地居民與往來旅客是一大福音。

眾所皆知,豐富新站的設置是為了與高鐵苗栗站做更理想的連結,現在遷移後的車站就位於高鐵站對面,兩者藉由一座約百公尺長的風雨走廊便可暢通無阻,轉乘相當方便。雖然豐富車站仍沒有對號列車停靠(其實也沒必要),但在排點上有稍微配合高鐵班次的趨勢,每小時至少都有兩班區間車可搭乘;如果有事先看好班次,旅客抵達豐富車站後,約略可以銜接15-20分鐘之後的高鐵班次(尤其是北上),這樣的轉乘時間算是相當充裕。不過若有人純粹就是碰運氣,搭區間車下車之後走到高鐵站,發現高鐵班次剛過,要再等將近一小時,那也只能怪自己囉。

北上EMU800型區間車停靠豐富車站第二月台
南下EMU700型區間車停靠豐富車站第一月台
南下E1000型推拉式自強號通過豐富車站
從第二月台上觀察,豐富車站站場中央部份是一座ㄇ字型格狀鋼架。
從第一月台上觀察豐富車站站場,右側是第二月台北端盡頭,兩者並不是完全對稱。
豐富車站第一月台遮棚,支柱的無限延伸,頗有千鳥居的風味。
豐富車站第一月台中心部份,上下月台的階梯、電梯(紅色長方體建築)皆在這個位置。同時,也可以看到上方鋼架其實是波浪狀設計。
豐富車站第一月台全景,可看到許多幼稚園的小朋友正在進行戶外教學。我在一旁偷聽,覺得老師的解說非常認真,對於台鐵各種客運列車的外觀、運轉狀態都相當熟悉。相信這些小朋友將來一定也會對鐵道有興趣。
從豐富車站第二月台較南端觀察,第一月台盡頭處離這裡已經很遠。
豐富車站第二月台的LED時刻顯示和千鳥居
豐富車站第二月台中心部份,鋼架下方的波浪狀起伏在此更為明顯。
豐富車站第二月台,這是電梯和階梯的位置,跟第一月台結構不太一樣,離月台較遠。
豐富車站第二月台最北端,右邊第一月台則繼續往前延伸。一列EMU800剛離站,遠處紅色鋼樑是高鐵的立體跨線橋。
從豐富車站第一月台最北端觀察,高鐵立體跨線橋的紅色鋼樑可說是一大地標。
豐富車站第一月台最南端,同樣能看到右邊的第二月台向前延伸。剛好此刻也有一列EMU800正在離站。
從豐富車站第二月台最南端觀察,直接就看到舊站的月台,同時也能發現該段路線曲度頗大。
豐富車站第二月台上所見到的高鐵苗栗站
豐富車站第二月台上所見到的客家圓樓,前方是非常廣闊的停車場,但正如您所見,只有一輛車停放。
豐富車站東南側,北勢溪流貫其中,旁邊還有水池。
豐富車站第一月台上所見到的東側站前廣場,附近民宅稀稀落落分佈。
豐富車站東北角有一棟很大的方形建築,看起來是還未啟用,不知是什麼用途。
豐富車站第二月台聯絡階梯,遠處則是前面提到的電梯。
豐富車站第一月台的上下階梯,高度落差不小,腳力較差者建議搭電梯。
豐富車站出口,左右兩側牆上有很可愛的圖案。
豐富車站現在有派駐站員,可提供售票、補票服務。
豐富車站剪票口,沒有閘門,只放置兩支電子票證裝置,看起來很清爽。站員平常並不會執行剪票工作。
豐富車站售票窗口及自動售票機
豐富車站內部聯絡東西兩側的穿堂
豐富車站東側門面
豐富車站西側門面,與東側樣貌一致,只是右邊多了一隻狗,左邊則有通往高鐵站的風雨走廊。
遷移之後的豐富新站,西側固然可以與高鐵站緊密相連,但東側卻是頗為荒涼,方圓幾百公尺內的民宅十分稀少。當然,這也稍微犧牲了北勢和豐富聚落的居民乘車權益,因為對他們而言,車站確實變得比較遠。至於附近的唯一景點「客家圓樓」,不管到新站還是舊站之間的距離都差不多,所以影響不大。對了,現在它不是免費的了,要收門票30元;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還是熱潮已過,這次在我非假日早上造訪,遊客數量只有小貓兩三隻。

另外,我也順便回到豐富舊站房,緬懷一下即將被遺忘的這棟建築。雖然在新聞中看到有人建議保留,但這棟站房比較缺乏歷史意義,我想以台鐵的慣性,應該是荒廢一陣子之後默默就被拆除了吧。

豐富車站東側站外,是頗寬闊的廣場,距離聯絡道路約還有100公尺。
豐富車站東側聯絡道路「高鐵一路」,左邊可看到我前面提到的建築物。
大白天(上午11:07)卻亮著路燈,而且還不只這一盞,遠處也是。如果苗栗縣的行政效率就是這樣,那財政會出問題也不意外了。
台鐵豐富車站與高鐵苗栗站之間的風雨走廊,已經落成有一陣子,現在終於可以使用了。
經由風雨走廊往高鐵苗栗站5號出入口
進入高鐵站之後再往前走,可抵達車站大廳。
高鐵站往台鐵站的門口
客家圓樓特寫近照,因為都沒人所以效果超好。
回到豐富舊站,停用一個多月以來,大致上還是維持原貌。
豐富舊站末期所使用的票價表與時刻表,似乎有一部份已經被撕掉。
原本通往月台的地下道已用鐵皮封閉
豐富舊站封站公告,切換時間為2016年9月10日。
這是一個很有趣的位置,從新站西南側的一處工程斜坡可以來到路線旁,往南便是豐富舊站的站場,舊南下月台的北端盡頭近在眼前。
往北則可以看到豐富新站的站體,靠近第二月台南端盡頭處。
北上造橋車站 南下苗栗車站

2016年10月19日 星期三

2016自行鐵戰記 DAY 18

DAY 1

即使是最後一天的行程也要有始有終,6點半準時踏出房門。本日的蘇花公路行程比較特殊,因為會搭火車避開比較危險的長路段,所以造訪車站不會依照正常順序,好幾個站還必須折返往來。

和平~漢本車站 5.8公里
從和平的旅社出發,跨越和平溪上的「大濁水橋」,進入宜蘭縣境內,不過沒什麼好高興的,因為等一下還要折回來。在溪的北岸,右邊是蘇花公路澳花隧道,左邊則是往宜蘭最南邊的南澳鄉澳花村。通過隧道之後再經過一段上下坡起伏,漢本車站就到了。此站的設站地點也值得商榷,附近僅有兩、三間屋舍,澳花村居民亦不太可能前來(主要還是利用和平站進出),所以服務對象除了水泥貨運之外,大概就只剩下蘇花改的施工人員了。不過漢本站的乘車人數還不算太少。

澳花隧道口南口,左邊往澳花村,背後則是和平溪大濁水橋。這裡是宜蘭花蓮交界處。
漢本車站客運業務清淡,但貨運業務有一定份量,站房規模不算小。
漢本車站正面特寫
漢本車站售票窗口,幾年前我曾經質疑右邊的「臨時售票處」是否有其必要,哈,現在果然改成時刻螢幕了。
漢本車站剪票口,電子票證裝置在旁。
漢本車站的百里分地標,詳細介紹可參考漢本車站那一篇。
漢本車站~和仁車站 15.7公里
決定避開漢本~武塔之間的17.4公里山路,所以要先折返回和平,但還有和仁車站,和平~和仁這一段就無可避免了。依序通過和平、和中的平地路段,開始爬坡進入隧道區。這區間的和平、和仁隧道都是舊有隧道整修而成,勉強有雙線可會車,但狹窄且空氣極差,狀況沒有比清水斷崖那一段好到哪裡去。我蒙上了之前從未用到的頭巾(用來遮臉),不管轟隆隆的後車聲響,就是一直騎,總算順利抵達和仁。和仁站非常特殊,沒有站房,但月台上有廁所、售票窗口和調度等必要設施。車站附近全是水泥業的工廠設施,砂石車頻繁迴旋進出,戶外空氣可說是蘇花全線最差。

和仁車站地下道入口處,在公路旁取代站房成為車站的標誌。
和仁車站原本在地下道第一月台階梯處設有剪票口,雖然已經閒置不用,但電子票證裝置還是安放在這裡。
和仁車站的地下設施,包括剪票口、售票窗口、時刻與票價標示等等,皆已失去作用。通過第一月台階梯可繼續前往第二月台,目前主要設施都在第二月台上。
和仁車站~和平車站 8.6公里
準備要騎回和平搭車之前,我先花一點時間做好心裡準備,畢竟剛剛的隧道經歷實在不太妙。這次我學乖了,在隧道口先等一大堆車輛通過之後,看看應該沒車了,開始奮力踩踏前進。但是沒騎多遠還是又聽到轟隆隆的聲響,對,就是砂石車,而且越來越接近,雖然它只是一直跟在後面沒有打算硬超,但在無比的壓力之下我還是體驗了之前看到的悲慘景象,貼在山壁上讓車輛超越。嗚呼!和仁到和平這一段的隧道,真的是我覺得非常棘手,騎完還滿身髒塵,堪稱環島途中最不舒服的路段。我想崇德到和仁的清水斷崖路段也是差不多吧。

和仁~和中段蘇花公路上遠眺和仁海灣,以前這裡有最漂亮的海景,但現在只看到水泥廠設施。左邊遠處山壁開始延伸下去就是著名的清水斷崖。
和仁~和中路段一樣也是斷崖路線,我利用閃躲大車的機會,在和仁隧道側邊搶拍此照片。
蘇花公路斷崖景觀,我算是體會了一小段。
總算回到和平站前,買了票進入月台等車,一位原住民媽媽帶了好幾個小孩,看到我牽著自行車準備搭車,很好奇問我是在環島嗎?怎麼會在和平搭車?我據實以告,她則說,從和平不管向南向北,蘇花的風景都很漂亮,但就是先天條件太差,落石多、隧道裡的環境又很糟,即使開車或騎機車,過隧道也是很不舒服,更何況是騎腳踏車。

和平車站規模也很大,特色是站房距離月台超遠。
和平車站略呈圓弧城堡造型,正面廣場極為寬敞。
KURO48號在和平車站第一月台候車
普悠瑪經過和平車站,無論普悠瑪還是太魯閣,此站皆不停靠。
EMU500區間車駛進和平車站,上車往南澳去。
和平車站~南澳車站 兩鐵環保列車
搭火車跨越宜花縣界,這一次是真的回到宜蘭了,離出發點已不遠。大約10點半左右抵達南澳,拍了一些照片之後,就繼續往武塔前進。

南澳車站正面。現在此站也有南北向各一班普悠瑪號停靠。
南澳車站曾經是北迴線中途第一大站,現在雖然被新城壓過去,但重要性仍在,非團客的一般旅客也還是不少。
南澳車站也加裝了各種電子裝置
南澳車站售票區域,這裡的臨時售票窗口就有點意義了。
南澳車站販賣部除了一般零食飲料雜貨之外,還有冰沙、滷肉飯炒米粉貢丸湯等等,可說是琳瑯滿目,堪稱台鐵沿線商品最多元的民營販賣部。這我一定要捧場的。
南澳車站~武塔車站 3.7公里
南澳到武塔距離近且平坦好騎,路上會經過南澳北溪的「南澳橋」,沿途看到的幾乎都是蘇花改的工程。武塔是無人小站,原本人煙稀少,但現在因為施工,旁邊不遠處就是工寮,工程車輛經常進出,抬頭一看上方還有巨大的橋樑和隧道。這次也順道造訪了附近的莎韻之鐘。

武塔車站已無站房,這座往來月台的天橋算是地標。剛好有一列復興號通過本站。
蘇花改工程一天比一天接近完工,我猜南澳到武塔這一段會先通車。
在日本時代政治正確,但到了國民政府時代變成政治不正確,現在則算是一半一半的莎韻之鐘。
武塔車站~東澳車站 14.4公里
回到南澳街上,休息一陣之後繼續向北前進。南澳~東澳這一段因為有新澳隧道切穿烏石鼻,路程短很多且不靠海邊,也比較沒有坍方落石的問題,事實上蘇花改工程中,這個區間是要沿用舊線的。比較大的挑戰是新澳隧道前的上坡,不過騎一騎牽一牽也就上去了,算是最後的試煉;通過隧道之後就是長下坡,輕鬆滑到東澳車站。

新澳隧道南口,這是後來新建的雙線隧道,全長1,267公尺,只供北上車輛通行,騎自行車在裡面還算安全。至於南下的單線隧道口是在這張照片左後方。
新澳隧道北口,這是較早興建的單線隧道,全長1,162公尺。這條隧道對於南下的自行車較不友善,不過幸好裡面設有一些避車道。
這塊石頭記載了新澳隧道的建築始末。最早這一段蘇花公路是要繞烏石鼻的,里程極長,從東澳到南澳要一小時以上,我小時候搭金馬號的體驗就是如此;後來在1983年興建了單線的「舊」新澳隧道,大幅縮減東澳南澳間的車程,不過因為只有單線,在隧道口的設置紅綠燈讓車輛交互通行,等一次紅綠燈往往要10分鐘以上,很容易塞車;到了1997年「新」新澳隧道完工,提供北上車輛雙線通行,南下車輛則走舊隧道,完全解決了這個瓶頸路段。時至今日,東澳~南澳的蘇花公路仍是山地路段中狀況最好的一段,連蘇花改都決定沿用舊線,不開闢新路以減少對環境的衝擊。
東澳到蘇澳的最後一段蘇花公路,因為距離長又有施工管制,我也打定主意搭車,所以接下來就沒什麼難度了。心情輕鬆之餘,我還到東岳湧泉泡了一下冰水。回到東澳車站搭車,在月台上看著遠處山壁盤旋而上的蘇花公路及大小車輛,我暗自決定,以後一定要補足這次未騎的路段,也許是做好萬全準備、狀況較佳的時候,也許是找到夥伴一起進擊的時候,也許是甚至等到蘇花改通車、舊路轉變為景觀道路的時候。

東澳車站正面
東澳車站樓面相當宏偉,月台位於三樓的位置,是站場較高的車站類型。
東岳湧泉,免費清涼一下。我的正上方就是鐵路橋,泡湧泉還可以順便欣賞火車。
KURO48號在東澳車站候車
北迴沿線眾多的水泥廠是這條路線發展觀光的最大阻力
箭頭處為蘇花公路路基。看著這個景象,任誰都會有點不甘心,有朝一日我一定要騎完蘇花全程!
東澳車站側線,幸福水泥公司自有的水泥貨運調度列車。
EMU500區間車進站了,前往蘇澳新站。
東澳車站~蘇澳新站 兩鐵環保列車
2點半順利抵達蘇澳新站,車站內外還是有一些團客,也遇到了幾位避開蘇花公路準備搭車往花蓮的自行車騎士。

蘇澳新站團客明顯減少,但散客還是有。除了觀光客之外恐怕很少有人會在這裡上下車。
停放在蘇澳新站的復興號團體專列,基本上南下往花蓮都是小貓兩三隻,北上回到蘇澳新站才比較有乘客;但現在因為需求減少,有些班次停駛了。
蘇澳新站二樓門面,以前在這裡總會遇上許多轉搭遊覽車的團客,但現在減少了一些。
蘇澳新站的整體建築
蘇澳新站~永樂車站 6.2公里
北迴線還沒結束,可不能漏了永樂車站。沿蘇澳國中後方的社區道路轉民富街,經過一段爬坡(應該是最後一次下來牽車了),接回鄉道宜41(永春路、永樂路),穿越白米社區再往上直行,就抵達山間的秘境永樂車站。永樂車站規模很大,但是客運業務清淡,主要是水泥貨運的天下。

永樂車站門面進出口
雖是山間的秘境小站,但這巨大的遮棚讓它看起來很有氣勢。想到以前剛設站的時候,只有幾間破房子和枕木搭建的臨時月台。
永樂車站剪票口是很少見的鐵柵欄
永樂車站站房內的幾張候車座椅
永樂車站有兩座月台,規模不小,側線永遠都停放著水泥貨列。
行經永樂車站月台,調度中的電力機車頭E308。
永樂車站旁邊山谷中,蘇花改的高架橋正在興建。
永樂車站~蘇澳車站 3.5公里
從永樂站一路滑下蘇澳市區,相當輕鬆。粉紅色的外牆看了還是很不習慣。在蘇澳街上吃了一碗冰犒賞自己,時間還不到4點。附帶一提,我從花蓮車站到蘇澳車站前前後後一共騎了96.9公里,對照這一段公路距離98.1公里,可說一點也沒賺到。

蘇澳車站的乘客以軍人為大宗,應該都是在海軍軍港服役,有些也許剛下船或正要上船。
蘇澳車站的粉紅色外牆,看久了還是覺得蠻刺眼的。
蘇澳冷泉前拍照留念,不過這裡泡湯要錢,也不像東岳湧泉可以與自然接近。
蘇澳車站~新馬車站 4.4公里
最後幾段路程已無任何難度,就是把它騎完。沿台9線經聖湖,略過剛剛下車的蘇澳新站,新馬車站就在前面一點的地方,兩站距離還不到1公里。新馬是指「新城」跟「馬賽」,合起來變成新馬,不過因為聚落大小差異懸殊,在地居民還是習慣稱呼此地為馬賽。

新馬車站早已無人化,站房形同空殼。
售票窗口和行李房窗口都封閉了,以前還掛著大張的時刻表,現在也消失。
新馬車站站房內側,剪票口閘門超矮的。
新馬車站天橋通往月台,也可以通往後站,所以電子票證裝置設在月台上。
新馬車站~冬山車站 4.3公里
繼續前進,經過往武荖坑的岔路,進入冬山鄉。冬山車站在舊街上,因為高架化仿瓜棚造型特殊,成為許多人的話題。與旁邊的生態綠舟(原冬山河森林公園)結合,現在是相當熱門的觀光景點。

高架站場下的冬山車站字樣
冬山車站售票和候車區域,位於高架路線下開放空間。
剪票口區域跟以前相比凌亂許多,而且還特別註明「嚴禁騎乘腳踏車」,可見真的有人會在這裡橫衝直撞。
冬山車站有其漂亮之處
我曾經在這裡遇到遊客,他們開車前來,但堅持要刷卡進站到月台上一探究竟。
冬山河森林公園生態綠舟,這門面字樣是特別做出來帶有鐵鏽的感覺。
冬山河森林公園是絕佳的賞火車地點,我個人含淚推薦。
冬山車站~羅東車站 5.9公里
剩最後一站了,真的有點緊張。沿台9線取道市區,終於看到了羅東車站,就在下午5點05分,我完成了所有台鐵現役客運車站的自行車之旅,也就是「自行鐵」。

羅東車站,18天以來的第225個車站,也是自行鐵的終點。
羅東車站何時才會去掉愚蠢的宮殿外觀,改成符合地方特色的造型?
羅東車站~湧泉水 7.8公里
最後再回到原出發點,結束18天的漫長環島行程。

本日造訪車站漢本、和仁、和平、南澳、武塔、東澳、蘇澳新站、永樂、蘇澳、新馬、冬山、羅東

本日騎乘里程80.3公里

本日最高海拔318公尺(新澳隧道北口)

後記
18天的旅程終於告一段落,在此我要特別感謝勇壯的KURO48號,這輛售價還不到1萬元的鐵馬,不僅沒有給我出包掉鍊或爆胎,甚至從頭到尾連打氣都不需要,只在大甲跟台東的維修站借了扳手轉緊腳架螺絲(不是什麼大問題,順便處理而已),就這樣跑完如此長的里程,國產G牌真的是台灣的驕傲啊。正如自行車行老闆跟我說的,環島不需要多好的車,什麼裝備器具也都非必要,靠的只是決心和毅力而已。

鋼鐵般耐操的KURO48號,陪我走完18天超過1300公里的行程。
整趟旅程有許多新的體驗,也增長許多見聞;或許未能劃上完美的圓形路線、錯過某些景點是小小的遺憾,但人生不就是如此?如果一次的嘗試就要追求極致,那接下來的生活不就索然無味了嗎?就是要留下一點伏筆,將來才有另一個目標啊。

感謝大家認真看完這18天的記錄。

總結:造訪現役台鐵車站225個
途經的行政區域有(宜蘭縣)三星鄉、羅東鎮、五結鄉、宜蘭市、礁溪鄉、頭城鎮、南澳鄉、蘇澳鎮、冬山鄉、(新北市)貢寮區、雙溪區、瑞芳區、平溪區、汐止區、板橋區、樹林區、鶯歌區、(基隆市)暖暖區、中正區、仁愛區、七堵區、(台北市)南港區、松山區、中山區、中正區、萬華區、(桃園市)桃園區、八德區、蘆竹區、中壢區、平鎮區、楊梅區、(新竹縣)湖口鄉、新豐鄉、竹北市、竹東鎮、橫山鄉、(新竹市)東區、北區、香山區、(苗栗縣)竹南鎮、三義鄉、銅鑼鄉、西湖鄉、苗栗市、後龍鎮、造橋鄉、通霄鎮、苑裡鎮、(台中市)后里區、豐原區、潭子區、北屯區、北區、東區、中區、南區、烏日區、大甲區、清水區、沙鹿區、龍井區、大肚區、(彰化縣)彰化市、花壇鄉、大村鄉、員林市、永靖鄉、社頭鄉、田中鎮、二水鄉、(南投縣)名間鄉、集集鎮、水里鄉、(雲林縣)林內鄉、斗六市、斗南鎮、(嘉義縣)大林鎮、民雄鄉、水上鄉、(嘉義市)東區、西區、(台南市)後壁區、新營區、柳營區、六甲區、官田區、善化區、新市區、永康區、北區、中西區、東區、南區、仁德區、歸仁區、(高雄市)湖內區、路竹區、岡山區、橋頭區、楠梓區、仁武區、左營區、鼓山區、三民區、苓雅區、鳳山區、大寮區、大樹區、(屏東縣)屏東市、麟洛鄉、竹田鄉、潮州鎮、崁頂鄉、南州鄉、林邊鄉、佳冬鄉、枋寮鄉、枋山鄉、獅子鄉、(台東縣)達仁鄉、大武鄉、太麻里鄉、台東市、卑南鄉、延平鄉、鹿野鄉、關山鎮、海端鄉、池上鄉、(花蓮縣)富里鄉、玉里鎮、瑞穗鄉、光復鄉、鳳林鎮、壽豐鄉、吉安鄉、花蓮市、新城鄉、秀林鄉,共140個
騎乘里程1385.8公里